调查:中美大学校长职业特征差异
纵览世界高等教育史,每一所著名大学的成长都与校长密切相关。数百年的大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大学校长和学者、学生共同探索的历史,留下了校长们上下求索的光辉思想和生动实践。作为大学的灵魂人物和引领者,大学校长始终与大学的变革和发展紧密相连,对于大学的变革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然,大学校长的职业特征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进步而不断变化。
大学校长一直深受人们的关注,对于大学校长的研究也层出不穷。近年来,美国教育理事会(America Council on Education)于1986至2012年对美国高校校长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当今美国高校校长的年龄、学历、性别、任期、学科背景、职业背景等基本特征。本文借鉴美国教育理事会对全美各大学校长所做调查的模式,对我国116所“211工程”大学校长的职业特征做了详细调查,以期对我国现任大学校长的职业特征有较为全面、清晰的认识,并在比较中美大学校长职业特征异同的基础上,对我国大学校长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美国大学校长特征
61岁男性白人,多样化学科背景
美国教育理事会先后在1986、1990、1995、2001、2012年对美国高校校长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调查。2012年最新调查的对象是全美1662所大学的校长,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校长个人的年龄、性别、种族、学历、职业经历以及工作内容和职责。可以从四个维度对调查的内容进行归类,主要分为自然特征(性别、年龄、种族)、教育背景特征(最高学历、最后学历学科)、职业背景特征(前一职业、校长来源、校长任期、新聘校长)、工作特征(工作对象、时间分配、不同类型大学校长的时间分配、校长的其他工作)等。
1.自然特征:任职年龄较大、以男性为主、少数民族占一定的比例
从性别、年龄、种族来看,典型的美国高校校长可以被描述为“61岁男性白人”。在被调查的校长中,男性占74%,与2006年(占77%)相比有所下降,其中85%的校长已婚,与2006年(83.2%已婚)相比有所上升。此外,美国大学校长中少数民族校长占一定的比例,达到10%以上。
校长们的平均年龄为61岁,与2006年时的校长平均年龄(60岁)相比有所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年龄在60岁以上的校长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49%上升到58%。
2.教育背景特征:学历高、教育专业出身的比例高、学科背景多样化
从最后学历与学科来看,美国大学校长所学学科中,教育学科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人文学科、社会学科。教育学科约占38%,人文学科约占14.2%,社会学科约占11.9%,法律、医学、商业学科共占15%,数学、物理等学科共占11%。其中,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大学的校长,大约有20%在数学、理学、工程、医学等领域获得博士学位,有28%的校长取得社会学科博士学位,还有16%的校长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
从最高学历来看,美国大学校长拥有博士学位的占84%,其中哲学博士占55.5%,教育博士占21.3%,法学博士占7%,医学博士占1.3%。
3.职业背景特征:任职时间长、工作经历丰富
前一职业:有85%的校长在担任现职之前在高校工作,其中以前就是校长的占20.4%,以前为常务副校长等其他高层管理者的占32.7%,以前为学术主管的占27.8%,以前为普通教师的也有4.4%。担任校长之前在高等教育系统之外工作的占16.7%,该比例与2001年(14%)相比有较大提高。其中,有博士授予权的大学有42%的校长担任过教务长或者首席行政官。
校长来源:总体上看,美国高校校长中只有约1/4来自本校,大部分来自其他高校。其中,公立高校校长中,来自本校的占32.8%,来自外校和非高等教育系统的分别为67.2%和13.9%;在私立高校校长中,三种来源的比例分别为34.3%、65.7%、27.6%。在这些校长中,担任过全职教师的人占69.7%。其中,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大学越来越倾向于在学校之外招聘校长,有15%的大学从教育机构之外的领域招聘校长,而2006年这一比例只有7%。
校长任期:本次统计的是到调查时为止,校长们担任现任职务的时间。由于校长们的现职还将继续,所以,校长们已任现职的时间将短于从任职到离职的平均时间。2011年,美国高校校长担任现职的时间平均为7年,其中公立高校略短,为6.7年,私立高校为7.4年;男性校长为7.2年,女性校长为6.5年(见表1)。
表1:美国校长的任期(年)
4.工作特征:主要工作职责为筹资、规划、预算、在非营利组织担任职务、从事科研工作
在美国,大学校长的主要职责为负责财政计划、筹资、预算、公共关系、学生事务、教师和行政人员的选聘等。对于公立大学的校长来说,在规划、筹资和预算方面校长要承担更多的职责,而在私立高校中,筹款是校长所需要承担的最为重要的职责。同时,大学校长较多参与社会活动,其中有87%的校长在非营利组织中担任一定的职务。虽然日常的工作任务繁忙,但美国的大学校长仍会留出时间进行学术论文的撰写、科研课题的研究等学术活动。
中国大学校长特征
55岁男性,有高校工作经历
截至今年1月,我国共有112所“211工程”大学,其中有39所是“985工程”大学。由于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都有两个校区,这3所高校按照6所统计,故共有115所大学的校长为本次调查的对象。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中央民族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天津医科大学、郑州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的校长资料不完整,没有作为统计对象。所以,本次调查的样本为109所“211工程”大学的校长,其中有38所“985工程”大学的校长。为了分析不同类型高校校长的基本特征,本文将38所“985工程”大学用“A”表示,将71所为“211工程”而非“985工程”的大学用“B”表示,将109所“211工程大学”用“C”表示。
几乎所有“211工程”大学校长的基本资料都可以从网络获取,因此调查信息主要来源于各高校的官方网站、百度百科网、维基百科网、中国教育网等。
本文对我国“211工程”大学校长职业特征的调查内容划分为四个维度,即校长的自然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校长的教育背景特征,包括学历、最后学历学科、海外学习、是否曾在现任大学学习;校长的职业背景特征,包括曾工作过的单位性质、任现职之前是否曾任其他高校的校领导或副职、担任现职的年数、是否从任职高校提拔;校长的工作特征,包括主要职责、是否在社会兼职、是否从事学术研究。
1.自然特征:平均年龄55岁、以男性为主
总的来说,我国典型的大学校长可以描述为“55岁男性”。从性别上看,在我国“211工程”大学中,男性校长占96.3%,仅有4名女性校长,其中,“985工程”大学中,有1名女性校长,非“985工程”的“211工程”大学中有3名校长为女性。
从年龄上看,我国“211工程”大学校长的平均年龄为55岁。我国“985工程”大学校长平均年龄为57岁,比其他“211工程”大学校长的平均年龄(54岁)高出3岁(见表2)。
表2:中国大学校长的年龄
2.教育背景特征:学历高、理工科出身的比例高
从学历上看,109所“211工程”大学的校长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高达92%,其中38所“985工程”大学的校长全部拥有博士学位。这说明,越是优秀的大学,其校长的学历层次越高(见表3)。
表3:中国大学校长的最高学历
从最后学历学科来看,72%的“211工程”大学的校长是理工科出身,人文社会学科出身的校长较少,“985工程”大学的校长更是如此。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所有109所“211工程”大学校长中,没有一位校长的最后学历学科为教育学科,这和美国相比有较大差异(见表4)。
表4:中国大学校长的最后学历学科
从海外求学经历来看,约有54%的大学校长有海外学习经历,其中有长期学习经历的占32%左右,有短期经历的占21%。“985工程”大学中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校长的比例高达64%,比其他“211工程”大学高17%(见表5)。
表5:中国大学校长的海外学习经历
从是否在现任大学学习来看,“211工程”大学中,有将近60%的校长曾在现在任职的高校有学习经历。
3.职业背景特征:平均任职期限为5.2年、四成为校内提拔
从大学校长任现职之前是否曾任其他高校的校领导或副职来看,有将近49%的大学校长有在其他高校担任领导或副职的工作经历。这里所说的校领导是指高校的校长、副校长、党委书记和党委副书记。在美国,大学校长曾在其他高校担任领导或副职的比例则为60%。
从任职年限来看,“211工程”大学校长的平均任职期限为5.2年。与美国大学校长的平均任期(7年)相比,我国大学校长的任职期限较短。
从校长是否来自任职高校内来看,约有43%的现任“211工程”大学的校长是从所在高校内提拔的,其中“985工程”大学校内提拔校长的比例达38%。
中美校长职业特征比较
学科背景、职业背景有显著差异
通过前文对美国和中国大学校长职业特征的调查,可以发现我国大学校长的职业特征和美国有一定差异。
1.自然特征的差异
我国大学校长的自然特征可以描述为任职年轻化、女校长比例低。从平均年龄上来看,我国“211工程”大学校长平均任职年龄为55岁,与美国的数据(61岁)相比,年轻了6岁。如果将所调查的“211工程”大学校长的年龄层次划分为50岁以下、51—60岁、60岁以上三个阶段。约有15.6%的校长是在50岁以下任校长的,有75%的校长在51—60岁时担当大学校长之职。也就是说,有九成以上的校长在40—59岁时就成为大学校长。而在美国,50%以上的校长是在60岁以后才担任校长一职的。从性别上来看,我国女校长的比例较低,不到4%,而在美国,女校长的比例高达26%。
2.教育背景特征的差异
我国有76%的“211工程”大学的校长是理工科出身,人文社会学科出身的校长较少。美国大学校长的最后学历学科则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占比最大的为教育,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理工学科和其他学科门类的占比相当。
3.职业背景特征的差异
在美国,大学校长的任期平均为7年,其中公立高校略短,为6.7年,私立高校为7.4年;男性校长为7.2年,女性校长为6.5年。我国“211工程”大学校长的平均任职期限为5.2年。从校长内部提拔来看,约有43%的现任“211工程”大学的校长是从现任高校内提拔的,其中“985工程”大学校内提拔校长的比例达38%。而在美国,仅有1/4的大学校长从内部提拔。
从校长曾经的工作经历来看,我国109所“211工程”大学校长都有在高校工作的经历,另外还有9%的校长曾有在政府机关工作的经历。在美国,来自非高等教育系统的大学校长的比例达13.9%。
从高等教育系统内部提拔的校长对本校或高等教育系统有更深入的了解,熟悉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便于管理,但却容易使校长视野狭窄,难以突破学校的传统去改革和创新。此外,企业、政府等不同领域工作经验的缺乏也会导致校长治校理念和实践的落后。
启示
大学校长应从“职务化”走向“职业化”
由于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不同,中美校长的自然特征、教育背景特征、职业背景特征呈现出较大差异,但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一些趋同的启示意义。
1.大学校长的学科背景应多元化
无论中国还是美国,大学校长学科背景的选择都依据其具体的历史与现实的国情。时代的进步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都要求在选拔校长时实现观念的转变,着力改善校长队伍的学科结构,促使大学校长的学科背景向多元化发展,适当提高具有人文社会学科背景校长的比例。
2.大学校长也应注重“外部选拔”
大学校长不仅要具有很强的领导和管理能力,而且要具备丰富的教育经历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大学校长是学术机构的负责人、领军人、协调人、筹划人。一方面,要加大学校内部培养力度,争取自主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可以将学校带入到一流大学行列的校长;另一方面,应适当提高校长的外部选聘比例,面向校外吸收和招聘优秀人才,以拓宽学校管理者的视野,增强学校的竞争力。
3.大学校长应从“职务化”走向“职业化”
美国大学校长作为职业管理者的定位清晰,他们一旦就任就必须将自己的研究计划和教学工作在任期内放在一边,只有不到一半的大学校长可依据与董事会的合同拥有学者头衔,而其他全部是纯粹的管理人员。任何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美国校长任职后不仅不能再给学生上课,而且还必须把原来指导的研究生转交给别的学者。比如,耶鲁大学第二十二任校长Richard C. Levin是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出任耶鲁大学校长之前,他曾任耶鲁大学经济系主任和文理研究生院院长,是一位在学术界享有崇高威望的经济学家,但在他担任校长职务的12年里,他没有带过一个研究生,也没有挂名领衔做过一个具体的科研项目。
高校的管理难度和复杂程度前所未有,这必然要求高校管理者全心全意地投入。大学校长的“职业化”是世界趋势,更是大学现代化管理的需要。2012年7月新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的董奇在就职演讲中提出“四不”承诺,即在任期间不申报新课题、不招新研究生、不申报任何教学科研奖、不申报院士。这“四不”承诺正是解决我国大学校长“职务化”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改变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边界不清现象的一个重要途径。今后任用校长的上级主管部门应将大学校长明确定位为职业管理者,在完善相关进入与退出制度的基础上,要求校长在任期内全心投入学校管理工作。(作者李立国、张瑞雪,李立国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瑞雪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