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在争议与质疑声中修正前行
2014年中国高考推出了诸多改革,然而近来却接连爆出河南高考替考案、辽宁体优生“加分门”等事件,再次引起公众对高考“唯分数论”弊端的争议和对坚守考试公平底线的焦虑。
河南替考案中,有人组织外地大学生到河南开封参加高考替考,目前已查出高考替考者上百人,公安部门已介入调查。
近日被曝光的辽宁体优生“加分门”,辽宁本溪一所高中1000余名毕业生中有87人被认定为国家二级运动员,可获得高考成绩加10分。这一比例明显高出其他学校,上千名家长在网络上提出质疑,认为辽宁体优生加分涉嫌舞弊。
高考舞弊现象多年屡禁不绝,究其原因,专家认为,“唯分数论”的应试背景和单一评价方式,以及尚不完善的管理和惩戒制度,为违法者提供了空间。而高考作为中国目前最重要的一种人才选拔方式之一,是可以改变很多考生命运的一次考试,这为众多作弊者提供了巨大的作弊动力。
针对不断曝出的各种高考“加分门”,近年来,中国教育部、各大专院校及地方政府也对现行的高考录取方式不断进行修正。
陕西省2014年高考奥林匹克竞赛及体育加分全取消。教育部消息显示,今年有8个省区取消了所有体育特长生加分,17个省份将该项加分项目分值由20分降至10分以内。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高考加分,是为了校正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若为腐败所扰,全部取消加分实行“裸考”,高考评价体系将又回到单一分数评价,这也是大家并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中国高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1400年前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尽管不同时期考试内容不同,但“一考定终身”是这一多年延续下来的考试制度的最大特点,也是最为人所诟病的地方。近年来,高考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也不断有各种改革措施付诸实施。
2014年,改革措施的推出更加密集。浙江、广东等地探索打破“一锤定音”考试方式,600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异地高考逐步推开,各省加分“大瘦身”,一系列改革措施均指向破除分数依赖、更加关注考生的综合素质、更加注重录取的公平。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解读即将出台的高考新方案时说,普通高校将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让人们看到了从“招分”到“招生”的转变趋势。多元评价,不再分分计较,也将让杜绝加分腐败成为可能。
“考试制度改革与招录制度改革并重也是高考改革的方向之一。”熊丙奇说,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为构建政府、高校、考试机构之间的新型关系指明了方向。以加分项目为例,应把加分是否认可的权力交给高校,才能把目前的行政主导投档转变为学生自由申请、学校自主招生,也才能真正落实社会的监督权和评价权。
“这样,大学以招生的公开、透明、公正,树立学校的公信力和教育声誉,吸引优质生源,而在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中,学校也就会形成多元评价体系,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表现。”熊丙奇说。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