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教育 高考 正文

走班、选课、教学 专家探讨浙沪高考改革经验

时间:2017-03-16 17:53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长城网3月15日讯(通讯员  立军)日前,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河北省出版总社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石家庄市、沧州市、承德市教育局分别协办的“高考制度和高考内容改革·2017年河北省高级研修班”举行,来自河北11个设区市及辛集市、定州市的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数百所高中学校的负责人近千人参加了此次研修班。

  在此次研修班上,授课专家和与会人员就新高考背景下的课程改革、制度改革及内容改革等进行了研讨,并与参会校长讨论交流了将来河北省的高考改革与正在试点的上海、浙江高考改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分析总结了河北省高考改革可以借鉴的浙江上海经验。

  记者注意到,此次研修班上,专家们在讲座中所介绍的“如何设计走班”“上课模式如何改革”等实际操作问题成为参加此次研修班的人员关注的焦点。

  【专家简介】陈报南:浙江师范大学附中副校长、中学物理特级教师、浙江师范大学附中选课走班设计人

  想要选的好先让学生有课可选

  新一轮高考改革,无疑让学生确定高考选考科目成为一件重要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有着相当难度的事情。陈报南表示,如何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现状与未来发展需要作出正确的选择,是学校与教师的重要责任。

  结合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大数据分析,陈报南介绍,学生关于“选择学考、选考的依据”,对学生选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当下的学科成绩、兴趣爱好与未来专业等。

  陈报南说,想满足孩子的选择性,首先要让孩子有的选。他坦言,以往的高中教育,是使所有的学生学习所有的课程,而且按同样的要求学习,这就保证了每个学生有基本统一的知识与技能基础。而其最大弊端也恰好在这里:所有的学生不分资质、潜能、天赋,都得学习一样的课程,而且按完全同样的要求来学习。

  按照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等因素对学科进行选择。如何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选择性呢?陈报南在讲座中分享了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部分经验,“要想让学生选好,首先要让学生有的选,不论是哪一科,都要做好让学生选的准备。”

  实行走班制行政班、教学班并存

  新高考背景下,如何设计走班,是令学校和老师很头疼的问题之一。讲座中陈报南分享了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走班经验,该校采用的是“二三四走班模式”。“二”指的是行政班和教学班两个教育教学单元并存,行政班三年保持不变,教学班根据各个阶段学生的不同选择形成不同组合。行政班设立班主任,教学班任课教师“一岗双职”,目的是为更好地发挥行政班的传统教育管理优势和教学班的个性化教育特色优势。 “三”指的是必修课按“专业分类,水平分层”的A、B、C三个水平层次施教。针对高考新方案“7选3”科目选择要求,学科教学分“选考”与“学考”两大类,学考为A层,选考分B、C两层。 “四”指的是分层分类教学在高中三年的12各学段分成四个阶段推进。陈报南表示,学生选得好、学得好、考得好,最终是要孩子发展得好。

  【专家简介】郭剑锋: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浙江省高考改革方案制定者、参与人

  学科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

  高校录取模式的改变,学生的选择尤为关键。讲座中,郭剑锋指出,面对新高考,如何指导生涯规划和指导选课很重要。

  他介绍,浙江省对职业生涯指导做了尝试,将政务处下设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按照“全员(全体师生参与)、全程(三年六学期特色课程建设)、全方位(校内外结合、课程与活动结合)”原则全面促进学生生涯规划发展。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浙江省采取的方法是采用学科教师负责制,每位教师承担15名左右学生的生涯规划指导,负责对学生高中三年的人生规划指导。

  与此同时,高中各学校语文组开始将生涯规划融入到平时的学科教学中。

  课程设置上将开设权还给学校

  从文理班变成语数外+“6选3”模式,课程设置该如何?郭剑锋建议,要将课程开设权还给学校,他分享了浙江省走班管理的实践案例。

  案例中提到,在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或高二开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实行分类分层走班。与河北的“6选3”模式不同,浙江高考改革实行的是“7选3”模式,该案例中,“7选3”组合走班最早安排在高二上半学期10月学考选考后进行。走班的基本原则和模式包括:行政班三年保持不变;每周安排四或五天的时间,每天安排三节课(可以连排,也可以间隔排,每节课12个班或6个班同时上选修课),用于“7选3”的选课走班上课。

  “7选3”教学班的组班方式为两种方式混合使用,一方面通过学生选教师与电脑派位相结合保证学生的选择权,另一方面学校根据学生“7选3”选课情况定好一个教学单元的各学科教学班数,然后由教学处负责安排各教学班的学生。

  此外,在浙江还有另一种走班模式:高一高二必修行政班,选修走班;高一第二学期至首考前,必修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四门分类分段走班,选修走班;高二第一学期首考后:“7选3”合二走一,选修学科内为主,减少对行政班的调整。

  【专家简介】陈友芳:教育部高中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教育部学科核心素养测试组核心成员、教育部高考内容改革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华南师大教授。

  新高考学生要适应三个新常态

  陈友芳教授认为,中国的高考正在由学科知识本位的高考转向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高考,学生要一定要适应三个新常态:习惯题目的创新(题型、情境设置、设问、评价标准的创新),习惯答案的开放(有共同评价标准,但不追求标准答案),习惯情境结构的不良性(不良结构情境:隐含的求解条件较多、干扰信息较多、情境结构较复杂)。

  “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说白了就是个体面对真实的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的时候,能不能运用所学学科孕育出来的学科思维、学科观念、学科技能、学科方法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陈友芳用一个公式来说就是,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必备品格。

  陈友芳表示,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内化于心的知识,是通过有意识的学科教育行为,在学生身上长期沉淀的结果。

  至于如何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陈友芳认为,关键是要让学生“说真话”,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学科任务,通过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来推断其学科素养的发展水平。

  学习方式、教学方式都要转变

  陈友芳建议,学校老师要对情境进行分类,然后筛选每一类情境中的典型情境,构建复杂程度不等的情境来进行命题。同时他也建议学校建设题库,甚至是多个学校联盟共建题库并共享。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也带来了教学变革。陈友芳认为,学生学习方式要变,要从以前的接受式学习、输入式学习,转变为体验式学习、发现式学习、建构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情境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同时,老师自身及教学方式也要跟着变革,老师要具备情境设计能力、结构化能力,尤其是学科知识结构化和情境结构化。

  根据上海、浙江的改革经验,陈友芳认为,河北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老师,至少有两方面问题要解决,第一是现在就要对老师进行培训,包括教学理念、如何实施核心素养教学。第二是生涯规划制度的建设,就是如何指导学生选课、选专业,“如果这个做不好,会导致一片混乱,学校一定要提前入手,掌握生涯规划的技术。”

  最后,陈教授表示:“新高考改革推行下去,我认为对学生是个解脱。”

相关新闻:

家长注意!2018年随迁子女在京报考高职今起报名

福建明年高考加分政策 取消部分加分项目

成人高考自考十月举行 教育部部署安全工作

如何克服会做的题总出错这一问题

各省高考改革方案和时间表出炉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