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眼中的公务员:没那么高大上
晨报记者邵丽蓉
开学了,但对于李明和方沁雯来说,这次暑期实习相当难忘——“统战部”和“人保局”,原本被自定义为高大上的政府机关部门已不再神秘,在大楼中经历的一切颠覆了他们十几年积累起来的对政府和公务员(微博)的想象。“经历过政府部门岗位实习,让我学会了严谨做事,温和待人。”研二在读的李明说,这样的工作让他很有成就感,公务员必将成为他的择业首选。而大一的方沁雯也对公务员有了新的认识:原来公务员也会像那些普通的小职员一样没完没了地加班,原来政府的办公环境也可以像某个小公司一样“恶劣”。
他们两人是今年杨浦区招募的148名暑期政府实习岗中的一员。杨浦区从2007年开始推大学生暑期政府实习岗,旨在让更多大学生了解政府各委办局和街道基层工作的“真面目”。
办公环境:一抬头就能看见居民家的装修
“政府机关所在地,谁不想进去看看?”实习报到首日,李明穿着一身正装,满怀憧憬地来到杨浦区统战部所在地。“这是我特地为实习置办的,不能像以前去企业实习那样,得非常正式。
不过他第一天上班却有点犯懵:一幢5层楼高的普通老楼,门上一个陈旧的政协会徽,把门的就一位门卫大叔,他心想这统战部也太“低调”了吧!
令李明更料想不到的是,楼内的工作环境与统战部高大上的名字更不搭边。“大楼的内部更寒碜:我的部门有4位老师,每两人一间办公室,每间不到10平方米。房间内大部分的面积被资料占据,人只能在很狭小的地方办公。我的办公桌似乎是加出来的,我往那儿一坐,外面再有人进来,就动弹不了了……”这是李明对所在实习部门党派科的最初印象。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李明对以下的事实已经见怪不怪了:
“我们办公的屋子,窗户对面三五米,就是居民楼,因此采光肯定不好。别的公司上班看江景,我们一抬头就是居民家内的装修,不过对面的居民白天全部都拉着窗帘,实在离得太近了。”
“问我办公环境怎样?老师们用的都是老木头的办公桌,文件柜也都是老木头的。我这台电脑,也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平时经常会等它死机后才反应过来。还有我电脑桌的键盘台的护杆木,时不时掉下来,我得修一修。”
“那次我负责拍照,看到他们使用的单反相机,真是头一回见,估计是10年前胶卷换数码时代出的,而且整个统战部就这么一部相机,开什么会都用它。”
“说到伙食,那可真有说头。每天11点30分开饭,得赶紧去吃。有一次我去晚了10分钟,居然就没菜了,只能打一碗白饭,而且饭碗都特别特别小。老师问我伙食好不好?我还违心地说比学校食堂的好,其实真比不上。”
李明种种见闻,在区人保局实习的方沁雯也有同感。“人保局所在地虽然是区政府大楼,但每个人也窝在狭小的格子间里办公,周围的走道很窄。”
工作情况:最晚加班到22点,一篇稿子审9遍
李明津津有味地说着他在政府部门大楼内看到的一切。然而在他心里,环境的狭小局促和硬件的不济等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份工作本身,是他所喜欢的,能获得成就感。
作为9个实习生中的组长,李明被分到了党派科——部里最忙的一个科室。他的工作,主要是协助部门领导做好各类会议的筹备工作,如收发传真、接送文件、文字录入、准备会议物品工具、帮领导校对稿子等等。“虽然是打酱油的工作,但也是非常忙碌的。当然,最忙的要属领导。”
在他看来,大领导们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按分钟来计算时间安排。见过一两次部长,也就是匆匆一瞥,其他时间大多外出开会。而科室的几位带教老师,每天也难有空闲。难得一次出门参观廉政文化展,出去一个小时就赶快回来了,因为有一堆工作等着做。写稿、审稿、协调各方面的工作,通知安排会议事务,总结会议报告,要点汇集成册……在李明实习的一个月里,科室的老师们很少能准点下班,有时下面人走了,科长还在加班,最晚的一次,部门加班到晚上22点。
同样,方沁雯也体会到了公职人员的忙碌。她所在的人才科虽然不太加班,但工作时间几乎是排满的。因为不懂人才政策,大多时间她只能干些资料归档整理的工作,以及发会议通知等,不过这对就读大一的她来说也构成了挑战。记得一次协助领导征集区博士后创新基地的科研项目,一个下午发了18份传真,同时还完成了一批企业的审批录用盖章和通知领取工作。“办公桌上的电话经常响起,很多是询问夫妻两地分居人才政策、还有事业单位招聘问题,很琐碎,但忙个没完。”
“以前听说公务员的生活是‘一杯茶、一根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原来完全不是这样。”为何如此忙碌?李明将之归因于极其严谨的工作态度。
据他观察,政府有十分严格的行政流程和规范,公文校对、会议筹备都要求严谨认真、万无一失。比如会议席卡的摆放,每位领导的不同材料发放都有讲究。而每次副科级写完的稿子,要正科级把关审稿子,他不懂内容和格式,就负责校对错别字和病句。记得有一份稿子,一位领导写完后,另外三位领导各自审了三回。“‘方格子’里的工作琐碎单调,又需极高责任心。我学到的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让我终身受益。”
在他实习的一个月内,总共参与筹备了四次会议,包括民主生活会、民主协商会、民主党派的主题会议等。最后一个选举政协委员的会议让他记忆犹新:“多年选举一次,我能轮上非常幸运,作为工作人员参与,投票箱还是我做的……”他说选举现场十分庄严,走位等各个环节细节都要演练到位,结束后感觉就像打了一场胜仗。
人际关系:严谨亲和,上级提意见时斩钉截铁
实习了一个月后,李明和方沁雯已经习惯说“我们部”、“我们局”了。他俩对于“委办局”工作的认同之快,甚至超出了自己的预料。
之所以快速进入角色,李明觉得关键是老师们的亲切带教和机关里亲如一家的工作氛围。他的四位老师中,有三位是80后,连部长都是70后。平日里,老师们非常耐心地指导他,连如何双面复印也都是手把手演示,完全不像在企业实习全靠自己摸索。记得有一次,一个重要会议马上就要开始了,老师还忙里偷闲地教他席卡的摆放位置,还编了一段顺口溜教给他。
顺口溜李明记大太全,但还是明白了摆席卡的道道。“如果是奇数,大领导坐中间,他左手和右手依次按第二、第三级排开。如果是偶数,领导坐中间靠左的位置,最担心的是遇到领导临时不来或是让人顶替的情况,席卡摆放就会被打乱,如果来的人数众多,没有两种以上预案是根本应付不了的。”
“人际关系,全不像我之前所想象的那般复杂和等级森严,‘政府大楼堪比宫斗’的刻板印象也在我心里逐渐消散。我接触的大小领导都很亲切和蔼,感觉像自己家人一样,有时还会给我介绍他们多年公务员经历,给我择业做参考。”李明说。
当然,官场始终不比公司。虽然大领导们毫无官架,平易近人,但上下级观念依旧无形存在,谁都不会僭越,恐失了分寸。李明说,这点从席卡的严谨摆放上就能感觉到了。此外,上级审查下属制定的方案时,每每提出意见的语气都是斩钉截铁不容置疑的。“领导经常说的是:这个不行,必须得改!下属悉数应允,基本不会反驳。”李明补充说。
[实习之后]
近距离接触让他们选择当公务员
采访结尾,李明很坚定地表示以后求职会首选考公务员,并且已经付诸行动,实习一结束就买了行测和申论的书籍。方沁雯也说三年后会把公务员当作首要志愿。选择的理由,李明只提了两点:稳定、有成就感。
他同时反思国内“公考热”现象,很多人考前缺乏对政府全面、立体的了解,对政府的工作心存幻想,一旦入职后才发现原来与预期大相径庭。特别是薪酬方面,刚毕业时6000元高于应届生的平均起薪,然而大多数人工作10多年才熬到科长一级,也就月薪1万,每年工资增长均低于CPI。而工作内容方面,政府管理要求年年创新,市民期望政府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而受机构岗位人数编制的限定,各委办局人手不够是普遍现象,因此公务员加班加点也是部分机关工作的常态。
李明他很庆幸自己有一次与机关工作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让大学生们更了解政府,宣传政府,以自己的所见所闻将神秘的政府办公细节变成公共记忆。
[他山之石]
已有省级政府开放见习岗位
政府向大学生开放实习岗位,最著名的自然是美国白宫实习生制度。该制度有很长历史,每年有300人获得这一独特的机会,凡是18周岁以上的美国籍大学生均可申请。在4个月的时间里,实习生有机会见到总统本人,并结识重要官员,了解白宫的运作。
在国内,2009年时,成都市成华区创设“大学生人才实验室”,提供政府见习生岗位,青岛、广州等地也都有类似尝试。
由省级政府提供见习岗位,并学习白宫实习生制度的,陕西是第一个。陕西省政府2012年起选拔大学生到政府机关“见习”,为期一个月。学生入选后,首先在省政府接受了集中培训,内容包括文件处理、涉密系统使用等,然后进入各部门“工作”。
经过和省政府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一位学生表示,报考公务员确实是他毕业后的一项选择,不过他想要从基层做起。“我感觉我们的政府确实是一个为民办事的政府,我可以在基层做很多事情。”
(新闻晨报)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