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教育 留学 正文

中国的吸引力带动留英人才“归国潮”

时间:2014-06-03 21:49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28岁的黄居正在英国有着一份不错的工作:在青霉素的诞生地——圣玛丽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不过,这位先后就读于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的高材生坦言,若想回国谋求一份理想的科研工作,会面临激烈竞争。黄居正说:“这几年,像我这样在英国留学[微博]、想回国工作的‘海归’越来越多。”

  从“出国热”到“归国潮”

  与老一辈留学人才相比,现在留学生回国动力不再只是爱国的“向心力”,更多了实实在在的“吸引力”——国内有足够的机会、发展空间和待遇。

  正如全英学联主席李琦所说:“国家迅速发展为我们创造了更多机会,政府为海外学子回国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这让我们感到十分鼓舞,增强了学成回国的信心和决心。”

  对于“海归”,中国驻英使馆教育处的姜正旺近些年体会得尤为真切。“留学人员的归国证明材料一年比一年厚”,姜正旺说,一到毕业季,就有大批学生为回国工作而到教育处开留学证明,“加班是常有的事。”

  英国名校众多,大批中国学生纷纷赴英求学。目前,中国留英学子已达12万人,成为规模庞大、品质优秀的人才资源。为更好地吸引、帮助他们学成归国,国家近年来连续出台政策,使馆则在其中发挥了“桥头堡”和“中转站”作用。

  “现在的留学生主要是自费留学,在留英学生中占95%左右,吸引这些学生回国是海外引才工作的重要部分”,姜正旺介绍说,国家留学基金委发起的“海外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项目”和“自费转公费”项目,就很有针对性。

  据介绍,2003年以来,驻英教育处连续组织评选优秀自费生,累计257人获得这项奖学金。而除了组织评选和颁奖活动,教育处更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与这些优秀学生建立长期联系,讲解国内人才引进政策并鼓励他们回国工作。今年教育处还建起了微信群,方便给这些留学生发布政策及招聘信息等。

  在“自费转公费”方面,使馆教育处帮助选拔成绩突出的自费留学生,推荐他们转为由国家资助、毕业后回国服务的公费留学生。过去两年中,有133名留英学生被这一项目录取,今年的自费转公费结果刚刚公布,英国又有105人被录取。

  此外,使馆教育处还坚持每年组织留英学子参加“春晖杯”创新创业大赛、全英学联创业大赛等,为国内地方政府、企业与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学生学者牵线搭桥。比如牛津大学肖天存等学者与贵州省政府合作建成的“黔英清洁能源中心”,目前已完成贵州省的9个清洁能源项目或研究计划。

  为海外英才回国创造条件

  “有人说全球化时代世界是平的,但没有根基、无所依托的自由流动,始终缺少认同和踏实”,通过中科院“千人计划”回国的李东升这样说。从空客到中国商飞,李东升参与大飞机设计、制造,“忙碌而踏实”。

  李东升在英国早早拥有了一份成功的事业,他曾是空中客车公司高级技术管理层的权威专家、空客在英国技术部门的核心人员之一。

  2008年,中国商飞公司成立,翻开了国人自主研发大型民用客机的新篇章。这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李东升“激动不已”,而“千人计划”为归心似箭的他提供了“快速通道”。2009年,他作为国家特聘专家,回国担任了中国商飞型号总设计师助理。

  像李东升这样志在回国参与建设的专家学者不在少数。中国驻英使馆科技处的李振兴告诉记者,仅过去两年,科技处就推荐了数十位在英专家入选“千人计划”、“937计划”等海外专家库。科技处与这些专家建立联系并经常沟通,为他们日后回国创业、参与国家建设奠定基础。

  中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海洋工程首席专家冯勤就是典型代表。冯勤曾在英国多家能源公司工作,在业界颇有成就。与使馆科技处交流过程中,冯勤表达了回国工作的意愿。科技处经过考察,开始为冯勤介绍“千人计划”等引才政策,并为他创造回国机会。

  在后来的几年中,经科技处推荐,冯勤先后当选全国政协会议海外列席代表、参加国庆60周年庆典和“千人计划”座谈会等。冯勤回忆说,正是使馆为他争取的这些宝贵交流机会,让他进一步了解了国内工作环境和相关政策,也坚定了回国效力的决心。

  “2012年回来后,国内的环境和需求,以及单位的高度重视使我得到了施展自己专业能力的良好机会”,冯勤说,这两年来,他为很多海洋石油天然气项目实施提供了技术指导,并正为中石化培养一支海洋工程技术队伍。

  使馆科技处的王茜说,海外引才工作一直是科技处的工作重点,仅过去一年中,科技处就发起、参与了“2013海外赤子北京行”、“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等多个活动,帮助多家国内机构和科技企业吸引到高层次人才。

相关新闻:

留学小贴士:在美国读高中 需做三个准备

从学者转变为创业者 海归是这么做的

开学了!如何度过适应期? 留学生们有话说

中国考生可与托福出题人“直接对话”

“海归”变“土鳖” 留学生每次回国都“受刺激”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