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海外]哈佛大学招生官谈录取细节
罗伯特.克拉格特在哈佛大学担任了21年招生官,在他看来,哈佛大学录取学生并无定式,而招生办公室“一人一票,极致民主”的方式,单个招生官实际并不能左右学生的“命运”。他们看重才能,但不喜欢“什么都懂,什么都不精”的学生。也不喜欢付出所有精力,只关注一件事情的学生。
罗伯特介绍,哈佛大学共有约40至45名招生官。其中,负责初审的招生官,每人需完成1200份至1500份申请材料,平均每天40份。“通常,好的材料,花费时间越多。”他解释说,那些学术成绩差强人意的,大约在5分钟之内就可以排除。哈佛招生官的难处在于,大约50%,甚至75%的申请者,SAT成绩以及在校成绩都相当优秀。学术成绩很重要,但是我们也会从以下方面考察学生的潜质。
1、才能(Talent)
罗伯特坦言,他觉得把一两门兴趣发展成特长,胜过“什么都懂,什么都不精”。“因为一旦你全心投入去发展一门特长,比如戏剧、辩论等等,我们相信你进入哈佛后面对学业也会有同样的专注度。”
但是,发展特长也不能走极端。比如那种一种特长练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对其他所有事情充耳不闻,这类学生也不行。每年招生季,总会有一些高中体育教练跑来哈佛,推荐学校的校队“明星”。面对应接不暇的热情教练,哈佛招生官时会聚在一起,给学生进行“断腿测试”(Broken-Leg Test)。
招生官完全抛开申请学生的体育特长,设想“万一学生无法从事体育”后,他能否把运动才华转移到其他方面。如果他是星光熠熠的“篮球明星”,一旦转业,毫无可取之处,那么他也不适合哈佛。这样的“断腿测试”,同样适用于高超的国际象棋手,各类乐器的演奏者等。
哈佛大学对学生才能的要求,也同样适用于其他美国名校,建议想要申请美国名校的学生,在发展特长的情况下,也要注重自身的均衡发展。
2、背景(Background)
在哈佛招生官心中,有一把标尺:哈佛新生入学后,自然会形成一个“微观世界”(microcosm)。所以招生官会特别留意学生的种族、宗教信仰、参与的文化活动等,让哈佛校园成为多元化的小社会。
3、课外活动(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对于那些绞尽脑汁吸引招生官主意的学生,罗伯特建议:你没有必要做什么轰动的事情,做一些融入社会的平凡事,展现你的能力,就很好。他曾记得有一个家境贫寒的男孩申请哈佛,他甚至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社团。在课外活动一项中,他写道,自己从进入中学开始就在一家美国快餐连锁店打工,这家快餐厅以玩具和小丑表演为特色,美国儿童都喜欢去那里过生日。最早的时候,男孩进去洗盘子,后来每年都获得升职,到了12年级已经荣升为小丑表演领班。最终,这位男孩被哈佛录取。“他每年都获得提升,说明他自律、具有自我驱动力,有自发性、幽默、创造力强。这就是课外活动的意义。”
有一部分学生的课外活动集中在高三,而高一、高二时候的课外活动几乎空白。他们意识到马上要申请大学了,而学校需要这些,为了申请而参加课外活动。这样对申请美国名校是没有用处的。课外活动需要长期的规划和坚持,几年一贯的课外活动更能体现一个人对所从事活动的激情、毅力与坚持,而这些个性是美国大学招生官非常认可、希望申请学生具备的良好个性特质。所以啄木鸟教育给广大申请者的建议是,课外活动千万不要“临时抱佛脚”,应尽早规划,以积累更具竞争力的背景来申请更好的大学。
申请材料的两大禁忌
禁忌一:夸大或伪造课外活动经历每个人招生官最期待的是,打开每个申请者的文件夹,看到一个个人生故事,它们如此真实,没有伪造。“如果在你的文书里,塑造的不是真实的你,而是你自以为哈佛喜欢的人。那么,这是冒风险的。因为你是在作假。”罗伯特解释说,不真实的表述,比如虚构社区服务经历、夸大自己的领导力等,会在第一时间露出马脚。“我们需要学生做自己,发现自己内在,和别人的不同之处。”
禁忌二:提交过分华丽的作品集在哈佛,他曾收到过学生寄去的像砖头一样厚的申请材料。打开一开,里面是一本印刷精美的书,里面有一些申请者的简介,课外活动照片等。此外,他还收到过申请者寄出的自创小说,过度包装的摄影作品集。
“这些作品集的印刷费可能达到几百美金,却丝毫不能打动我们,反而会有副作用。”罗伯特说,“我不想让家长感觉到,多砸钱,就能找到通往哈佛的捷径。”当然,如果申请者的确有写作才华,被正规出版社出版的作品,仍值得被寄送。另外,有特殊才艺,比如舞蹈、辩论、乐器演奏等,招生官也欢迎学生寄送展现才艺水平的视频。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