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语出丑 中国英语教育目标应是交流
最近看到很多关于中国英语教育的“名人”建议,比如俞敏洪[微博]提出降低英语考试在高考[微博]中的比重,政协委员凌女士提出应主要学习母语和中国传统文化,外语的学习可以放在中学以后。凌孜称,“母语还没学好就学外语,这是一种错误的教学”。还有一位金姓政协委员也提出国民英语减负问题。为此我当时发了条围脖感慨了一下,可是还是觉得没说清楚,干脆就写一大篇,我本人本身从中式英语教育体系中走出来,再到经历英语世界种种“磨难”,又到系统学习北美国家教育理论和方法,和亲身实践北美教育活动这样一个过程,尽我所历所学,从系统外回过头来说一下我的看法,真心希望中国的英语教育科学化实用化。
首先,这些各类委员对英语教育的提案都说明中国的英语教育的确是出现问题,那么在对传统英语教学体系提出质疑的时候,这些所谓解决方案都未免太不科学范儿了。因为一个国家教育体系中的课程设置,是一个相当严肃科学的事。不仅仅关系到国家未来,更有上亿的纠结的家长[微博],茫然的孩子,没有经过科学的调研和论证,从个人经验出发,拍脑门子就拍出解决方案,实在不是一个能经得起推敲的因果关系。就像医学,在临床实践之前,要有大量的询证。俞敏洪先生解决了中国人中式英语如何过老外的英语水平测试的问题,解决的是考试技巧,不是中国英语教育的实际水准的提高,这也不是他的错,因为我们这个庞大的英语教育体系,在当今家长的理念都跑前的情况下还岿然不动呢。新东方的成功也不代表他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解决方案就是成功的。前几天在新浪少儿英语[微博]频道上线的高端访谈记录中看到一些家长的话,其中一位家长如是说“我大学毕业到美国留学[微博][微博],考托福[微博]考的很高,到那边问路都不会”这样的事例就是对我们应试英语的一个写照罢。
至于另两位委员,虽然和英语教育基本无缘,但能为中国的英语教育提出问题就是好事儿,但解决方案,且慢!我们先来看看美国是咋做的?
美国在1994年组织了5大外语教学协会,在联邦政府拨款的强有力的支持下,历时多年经过大量考察论证,制定了一个国家外语教学目标,为这个各个州有独立自主教育权利的联邦国家的外语教育提供努力方向,请注意,美国各个州是有独立教育权的。也许我对国内这方面的工作了解的不够,但我见到的多是对某某权威,某某教授,某某专家说该如何如何,有科学依据吗?经过大量数据询证了吗?教育是科学呀!而很多权威又是中国封闭体系下自我繁殖出来,制定出来的东东能否适应中国孩子用英语走向世界和把世界带回中国这样一个实际功能,就很难说了。
英语是互联网语言,现代社会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这个纽带语言不掌握好,从个人角度还是从国家角度都损失巨大,所以以大国论来否定英语学习就没意思了。那么学英语的目标是什么?是不是为了那个一级级的考试?当然不是,那个一级级的考试应该是为英语的实际使用需要而服务的。下面我就分别从几个方面稍微具体说一下中国英语教育的“结儿”。
英语教育目标茫然
随着中国的开放和强大,我们对英语的实用需求就凸显出来了,绝对不是书本上的单词和句型了。错的是中国的英语教学的目标还没有定好,航向没有,那各个阶段的操作就怎么能有方向感,结果就是忙着痛苦地积累从中文意思对应过去的的单词,疯狂背多少多少的表达方式,最后一到英语世界,傻了,基本社会生活都不能应付,象那位家长说的,问个路都不行。
讲个小事儿,上海某国际商场扶梯交汇处的警示标志“小心碰头MIND YOUR HEAD”上了美国大学的教科书了,在教科书里人家原样展示了这块警示标志的照片。人家的解释很客气,没提中式英语,只是说英语在世界有各种不同的用法,这个在中国上海商场里的警示的英文表达方式你在任何一个美国的扶梯警示的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的用法。为啥出这样的大丑,估计这家商场不是找不到大学英语过了4,6级的人才罢?
那么英语教育目标应该是什么,虽然海岚不是专家,但也愿意在这里抛砖引玉,真心希望中国教育部门也能拿出米国政府的动作,组织各个方面的人士,拿出一个具体有实际意义的英语教育目标,航向定好了,一切就都好办了。
英语教育的目标,如果用一个词,就是“交流”(communication)。如果是一句话,就应该是“学生能够知道如何,什么时候和为什么对谁说什么”(to know how, when, and why to say what to whom)。下面我来具体解释这里面的含义:
交流沟通。交流不只是简单的对话。
就外语教育目标而言,英语交流要有三个方面:
一,学生能够进行对话交流,能够获得信息,表达情感和交换意见。
很长一段时期,我们的英语教育中这个方面缺失,现在又出现抓口语,忽视后两个方面的倾向。根本原因就是对英语教育目标和具体培养不同层次人才不同需求的具体目标没有一个总体认识。
二,就不同的主题,学生能够通过写和说表现自己的理解和抓住内涵。
比如,某高科技公司派代表到美国参加人家一个什么新产品发布会,能听懂人家的介绍,能通过阅读理解人家的书面材料,然后在此基础上能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见解啥的。这时候翻译可以帮忙,但到深层次,专业的点上,翻译的专业性的欠缺会影响双方的沟通质量。
三,就不同的主题,学生能够对听众或者读者展现信息,概念和创意。能够互动。
比如我认识一个国内派出来的顶尖博士外科医生,他要向美国同行介绍中国国内本专业领域的发展现状。他就要用英文研究美国现状,因为专业数据库文献库都是英文的,对本专业的世界发展趋势要有个了解认识,没办法不通过英文阅读来把脉。然后针对中国的情况总结好,再用英文把中国的本专业发展情况介绍给美国同行,或者在英语国家同行业杂志上发表。在演示过程中要回答美国同行的提问,他很感慨,英文使不上劲,读人家的东东还行,但要互动,力不从心了。如果我们的英语教育目标分出层次,在各个专业方面也有这个方面的目标,那么无论对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还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其效果都是无法估量的。当然啦,要达到这样的层次,在学校,包括小学,中学,大学阶段的英语教育中就要有相应的课程设置,进行重点培养。
这三个方面又是相互关联,互相促进的,不是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的关系,而是象三个相互关联的环,相互促进,螺旋递升。如果还要细分,还有社会生活基本需要英语和认知学科英语的关系,前者培养的学生社会交往所需要的英语,这部分英语是在语境环境下习得的,而后一部分,则涉及在英语教育过程中对很多不同认知能力发展的培养,也是学校英语的重要部分,正规读写的部分。美国TESL(教授母语非英语的人英语的专业教师)就包含这方面的学习内容。这个不能靠简单的读图阅读培养而来。以后有机会我还会详谈。
在中国传统的英语教育中,我们注重的是how(语法),和what(单词),缺失的是why,the whom和the when。这个不是交流中why,whom和when这几个具体的词的使用,而是和别人进行英语交流中适度得体和精准的要求,是在大的文化背景下的,就是语言中意会的部分。记得以前看到过一篇新浪博文,大概意思是说为啥中国人的英语没礼貌,博文中指出是有些词的用法不恰当,让老外觉得唐突没礼貌,其实这里面的原因不仅仅是用词的选择,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英语教育中why, whom和when部分培养的缺失。还有严重的是,表面上的英文每个词,句子都明白,但你做出来的可能是人家相反的要求,这个就是文化差异的影响。
综合言之,中国英语教育目标细化,层次化,明确化是一个工程,绝对不是啥啥名人根据个人经验和个人理解一想就可以的,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有科学精神。
新闻链接
《变形金刚4》李冰冰:英语就是一个工具
《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简称《变4》)正在热映中,中国演员李冰冰在片中饰演女CEO苏月明,造型高贵冷艳,气场十足。而且,文艺武戏对白皆有,也正因为此,媒体评价李冰冰在片中的表现时说,“她绝不是去打酱油的”。 【详情】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