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减负”风暴调查 高考指挥棒何去何从(3)
中考、高考指挥棒何去何从
刘希平说,现在浙江把“减负”的重点放在初中和小学,并不意味着对高中生课业负担放任不管,而是参照义务教育阶段有关要求,对高中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减负”措施。
浙江省教育厅一直试图扭转以中考、高考为“指挥棒”的局面。比如,中考试卷难度系数控制在0.75,高中招生50%的指标定向分配给辖内初中。金华市教育局副局长戴玲解释了该市定向招生计划数的确定标准与权重:本学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优秀率占5%、全科合格率占25%、在全市“后20%”的学生数占10%、毕业生数占50%,规范办学情况占10%。
以金华非常难进的金华一中为例,吴根土透露,2008年金华一中定向招生后,以前很多“剃光头”的农村中学,如今每年都有8~10名考生进入金华一中。
湖州市德清县二中校长顾生隆说,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前,学校与老师往往注重对尖子生的培养。现在,学校与老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否则就分配不到应有的定向招生指标。
与之相配套的是,浙江早在2006年就全面推行了高中新课改。2009年开始,浙江省就告别了几十万人同考一张试卷的格局,而是分为一类科目对应研究型大学,由语、数、外加综合,再加自选模块组成;二类科目对应一般本科院校,由语、数、外以及综合组成;三类科目对应高职高专,由语、数、外,以及信息技术或通用技术组成。其中通用技术另行安排考试时间,每名学生有两次考试机会。
2009年全省32.4万考生中,单独报考一、二、三类科目的考生分别为0.33%、1.31%与16.68%,兼报一二类、二三类的考生分别是17.31%、36.84%。湖州市练市中学是一所基础相对薄弱的乡镇高中。该校通用技术课老师顾月平说,报考三类科目的学生由于不需要考文理综合与自选模块,他们总体的学习压力与课业负担确实减轻了不少。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