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教育 高考 正文

中学生“减负”风暴调查 高考指挥棒何去何从(4)

时间:2012-03-30 17:28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减负”是一场持久战

每天下午5点半以前回家,双休日、节假日不补课,成为杭州开元中学评价老师“爱孩子、爱家庭”的硬性标准之一。校方的目的是用制度的刚性来保障对学生的“减负”效果。金华市中小学生“减负”则已经解决了“两头黑”的现象,即学生天没亮到校,天黑了没放学,现在重点转入关注课堂与学生的阶段。

中共浙江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督查显示,全省11个设区市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在面上得到基本遏制,但“减负”还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亟待破解。

首先,一些地方和学校对“减负”的认识不统一,担心自己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别人不减轻怎么办。有的还持观望态度,不想动真格。有的变着法子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其次,由于历史原因,老师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导致初中英语、数学、科学,以及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出现超规定课时现象;体育、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学科却受场地、设施、设备及技能师资等制约,无法开足。

第三,初中停止晚自修以后,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并没有降低,并想方设法找教师为孩子补课。结果变成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第四,校外培训机构良莠不齐,难以统一监管:既有教育部门审批的,又有工商部门注册的;既有劳动保障部门审批的,又有民政部门登记的,出现了一个“多龙治水”的格局。

除此之外,浙江的减负也承受着来自地方和社会的压力。例如,浙南某县一中2009年考上重点大学人数较2008年增加50人左右,县长要在一中召开现场会并嘉奖学校100万元;浙北某县中学在近年一次高考中大倒退,学生家长则纷纷到县委、县政府上访。

向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开战”是一场持久战。浙江省教育厅负责人表示,“目前取得的‘减负’效果来之不易,但也是非常脆弱的。”前不久,这位负责人就接到学生寒假补课,以及有的补习班开到军营的举报。现正在逐个查处。

对于“减负”这块试验田,韩平说,浙江中小学生“减负”具备了一些先决条件。浙江省从2003年高考开始就获得了教育部授予的自主命题权,因此,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对课程标准与命题要求等具有相应的调控权。

同时,浙江建立了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质量评估、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情况通报、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责任追究、课业负担征求意见、教学活动安排公示与家校联动等六项“减负”的保障制度,严格考核与督查,实行“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一票否决制

相关新闻:

各省高考改革方案和时间表出炉

教育时评:期待大学生的 创新力“变现”

贫困再也挡不住大学生求学脚步

“学历社会”大学生“回炉”技校会长期存在

河北省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人数突破40万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