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教育 高考 正文

揭秘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历程:2010年方案被搁置(2)

时间:2014-09-08 15:25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出台始末

  2005年上书中央

  回溯这轮高考改革的源头,可追溯到2005年。

  那年夏天,前教育部长何东昌上书中央,痛陈应试教育之弊,在中央领导的亲自批示下,由教育部、中宣部等多个部委牵头组织启动了素质教育大调研。其中,由时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谈松华牵头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调研内容。

  在这次历时一年的调研中,由谈松华领衔的项目组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召开了11场专题座谈,听取了100多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干部和大、中、小学校长对高考改革的意见,并对比了欧美、东亚以及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考改革实践,最终完成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报告》。

  这份报告提出:高考改革“应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分离高考承担的高中毕业水平考试功能;将社会化的水平考试纳入高考体系;建立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社会服务记录,逐步实行以高考成绩为主的多元录取制度。”并将这一目标最终实现的时间定位在2020年。

  2010年方案搁置

  2010年,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发布,“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成为高考改革的三大关键点,高考改革正式进入“窗口期”。

  也在同一年,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成立,这是直接向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负责的咨询机构,委员会下设考试招生改革组。谈松华再次被任命为组长,其他组员还包括厦门大学高教研究所所长刘海峰、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等多位关注高考改革的专家学者。

  从2010年底开始,考试招生改革组的专家团队,先后到上海、浙江、福建等16个省市进行调研,召开了近百场座谈会,内容涵盖16个议题,包括考试科目、备考选考、异地高考、分省还是统一命题等,并形成了16个专题、共计80万字的专题报告。专家组在此基础上又起草了一个高考改革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方案在教育部党组会议讨论后被搁置,原因在于“分歧太大”。

  2013年箭在弦上

  进入2013年,在教育部的牵头下,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制订工作再次开展,方案经过了数轮讨论,几易其稿,多方征求意见,在“文理分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成绩”等重大改革措施上,各方争论很多,迟迟难以通过。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出台,高考改革被纳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已箭在弦上。

  2014年正式发布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长袁贵仁表示,高考改革方案已有初步意见,将力争在今年7月底之前出台。但直到7月结束,仍无消息。

  8月29日,一则新华社消息再次引起公众对高考改革方案的关注—当天,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4份重要文件。

  “这次会议释放的信号很明确:高考改革方案马上就要出台。”作为研究高考的专家,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敏感地捕捉到这一信号。他认为,这次会议也将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由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提交中央政治局审议,这在中国当代高考史上都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件。而在过去,考试改革方案基本由教育部牵头出台,采取单项推进,这次改革注定是一个全方位、系统的改革。

  刘海峰的判断得到验证。5天后,《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

前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新闻:

各省高考改革方案和时间表出炉

河北省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人数突破40万

“新高考”如何让高校和考生获得更多自主权

高考志愿填报存乱象 老师当专家咨询要价上万

本科一批568所院校进行一志愿发档
清华大学文史类最高分投档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