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浙率先试点高考3+3不分文理 偏科学生内伤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本周,《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昨天的《新闻纵横》对改革方案中的自主招生和高考加分政策进行了权威解读。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对“高考大改革”中的录取制度进行解析。
可能对于多数高中生来说,高考改革还停留在“方案”中,离自己还很远。但对于上海市和浙江省的高一学生,变革就在转角。
按照设计,上海市、浙江省今年将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今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对于改革方案,学生、老师评价不一、各有顾虑。
尽管上海、浙江两地的改革方案还没有出台,在不少学校,高一学生已经通过老师的介绍或多或少了解了改革信息。在上海,刚进区重点高中的顾同学感到压力很大。
顾同学:每个老师统一的第一句话就是看样子是为我们减负,实际上是增负。因为原来是三加一嘛,现在是三加三是六门,确实是有一定的难度。包括体育什么的,也算是给我们学生增负。
所谓3+1和3+3,指的是此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的重大变化:过去“一考定终身”,而今后,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此外,考生在高中的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将作为重要参考。
语数外三个高考科目大家很熟悉,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又是什么?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介绍,学业水平考试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刘利民:强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的方式呈现。除了进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科目以外,其他学科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合格即可。
对于引入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的综合素质评价,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也介绍了如此改革的意图:
刘利民:在考察的内容上,重点看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和社会实践等方面。比如说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参加志愿服务,这些情况都可以记录进去,促使人才选拔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
方案在全国、尤其是上海和浙江激起千层浪。语数外三科+学业水平考试这样的模式直接引出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文理不分科”。在浙江,高一孩子的家长周丰花说,改革对偏科的儿子来说,简直就是内伤。
学生家长周丰花:我自己的孩子他本身可能是偏向理科的,现在文理不分科,文科方面的他一定要去赶,可能消耗的精力,投入的精力更大。因为毕竟是新实行,我可能偏向于他有一定的侧重,以他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主。
浙江长兴金陵高级中学的高一新生杨金,感觉则是幸福来得太突然,有点消化不了。
杨金:文理分科本来是想要选文科的,一下子文理不分科,让我感觉真的很意外,还是很高兴的,因为选择性更大了,但是想到我要选哪几门课的时候,就不知道选哪几门了,所有的课程都是没有接触过的,有一些新课程加进去,会感觉很纠结。
另一位家长沈阿姨,则以过来人的口气肯定这次改革。她说,女儿原先文科成绩不错,但她听说上大学理科比文科录取率高,在分科时就报了理科班,现在学习很吃力。如果女儿要是碰上今年高考改革,兴许不会有眼下的烦恼。
沈阿姨:高一下半年文理科分掉了,后来老师还专门给她说要不你还是转文科班,她已经高一高二上半年一年半读下来了,到时候转到文科,文科又不行了,到时你不是挂在当中死掉了。
作为高一老师,温州一中的老师朱文武坦言,刚开学就碰到高考综合改革,他们措手不及。
朱文武:我们的课程怎么安排、学考的时间、一年考两次是什么时候考?高一考哪几门、高二考哪几门、高三考哪几门,他都没有出来现在。我们课程的设置肯定要根据学考的时间来设置的,我们现在也一头雾水,还不知道他具体怎么样。
老师还在担心教学安排,而在基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师资压力已成为普遍的忧虑。浙江一位教育部门负责人直言,由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高二就结束了,到了高三,语文、数学等科目的师资将成为严峻的考验。
负责人:接下来高三的话,天天上语文数学,这样会缺很多老师。因为其他的很多老师都不上啊。那么这些老师怎么办?哪里来?一下子补充这些老师哪里补?(记者沈静文杜希萌)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