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与“宽进严出”
陆尹庠
每年6月的第一周是高考,同月的第二周是各个大学进入毕业季的日子,6月的一进一出,却要走上四五年的青春时光,走到最后的人却在问读大学是不是值得。
随着高校不断的扩招,现在上海的高考录取率已经达到近80%,有些省份的本科录取率也达到了50%以上,从录取率角度看,上大学并不是太难。然而与高录取率相对的却是就业率的下降。由于各个大学教育资源、教学水平的不平衡,导致毕业生即便有本科文凭,却依然会在求职道路上磕磕碰碰。在我们改革高等教育的“入口”时,是不是也应该想一下高等教育的“出口”该如何把关?
驾照考试中的“交通法规及相关知识”考试满分是100分,合格成绩是90分而绝非我们习惯的60分,因为我们深知交通法规和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高校课程都是60分合格,而毕业要求平均绩点所相当的成绩也不过是65分上下,因为考试只是一个检测学习的手段。但是如果这些刚刚合格的学生是未来的医生、教师的话,我们又怎么敢去托付自己和家人给他们呢?
大学最后的考试就是毕业考核,或者是一张试卷,或者是一个论文答辩,很少听说哪一届的学生会因为毕业考核不通过而拿不到毕业证。需要控制的论文答辩过程,却是大多数评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聆听。在各个导师的关照下,有“良心”的评委最差也会给一个及格分数;或者打完分调侃一下学生,“你这个工作量都快赶得上一个硕士的论文了,你讲讲你当初的实验设计”,然后看着脸憋得通红的学生前言不搭后语地挤出点没有背过的内容说,“以后你要注意自己主动思考和理解”。而一出门,学生才不管什么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呢,毕业就万事大吉了。连那些早就挂科到极致的学生在这个环节也能顺利过关,可见这个出口开得多么大,所以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被称为鸡肋也就不足为奇了。
只有“宽进”而没有“严出”,让这些大学生曾经的那股努力学习的劲儿消失殆尽。随之而来的是低头玩手机、考前划重点。高考改革是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却因为大学的教学质量把这些人才重新掩埋。如果老师都教不好课,那只能不断降低毕业门槛了。所以要实现“严出”最重要的不是制定规则,而是提升大学的教学质量,扪心自问一下,大学的老师是不是充满热情地对待每一堂课和每一名学生,是从学生出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不断寻求突破,还是围绕着SCI文章寻求突破。
大学教育只有提高了教学质量,“严出”的要求才能体现在每一个学习阶段,学生也会感到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紧迫感,不断通过筛选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位置,从而提高含金量,增加竞争力。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