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象不独一处 探究:中高考加分的困局与出路(2)
析因:滥用加分,操作失控,监督不力
中高考加分乱象丛生,教育主管部门反复规范却仍难以“管住”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中高考负担过重。这种负担以加分方式分担且加分权被滥用时,便让中高考加分不堪重负。其二,是腐败侵蚀,操作失控,使得一些出发点良好的加分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变形走样。
中高考的主要功能是选拔,但由于强大的统考传统,使考试选拔成为我国教育的核心制度之一,其张力之强大,引得诸多诉求都希望通过考试导向来加以实现,比如,要彰显社会公平,对历史遗留的和短期难以改变的一些“不公不平”之处,则先通过中高考加分予以弥补;要进行社会教化,则对“见义勇为”进行加分奖励;为推进农村计划生育,便对“农村独生女”进行加分……中高考面临的沉重负担决定了中高考加分的负担同样沉重,这么多的国家意志、地方政府意志甚至部门和行业的意志,通过中高考加分来贯彻,操作简便,当然会使“有关部门”趋之若鹜,甚至滥用。而中高考加分一旦被滥用,加之腐败侵蚀,自然乱象纷呈。
操作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人们指责的弄虚作假、缺乏程序正义等问题?这中间有项目设计的缺陷问题,有资格认定的问题,也有操作过程的管理问题。如对思想品德加分,是将比较模糊的品德鉴定转化为量化的分数,在崇信分数的中国人心中是难以接受的,而且难以操作。因为人的道德品质不易客观评定,只有通过言行加以考察,而言行又不一定能完全代表其真实思想品德,尤其是以操行来评判一个学生是否在竞争激烈的升学中加分时,则很可能异化。加分资格认定方面受质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确定资格与使用资格往往是不同部门,难以要求加分资格的确定者对实施加分的后果负责。如少数民族加分资格是民族宗教管理部门认定的;今年引起广泛质疑的体育二级运动员加分,其资格由体育部门负责确定。资格认定部门出现的问题,却要由教育部门承受失真的结果。而二级运动员认定发证权地市一级的体育局就有,如监控失效,自然难以排除为了地方利益组织专门“加分赛”的可能,重点中学成绩优秀学生同时也是“武林高手”的现象就出现了。至于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则因透明度尚待提高,监督力度有待加强,需要用公平公正的阳光照射全程,“排毒袪病”。
寻路:客观看待,继续瘦身,系统整治
由于现有社会条件和制度体系中,入学机会远未做到公平,还需要对特殊群体所受实质不公平进行补偿,因而加分尚无法退出历史舞台。实践也证明,中高考加分曾发挥过良好的作用;现存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制度创新、制度完善来克服,没必要一棍子打死,也不可能一棍子打死。笔者主张,对照顾性加分,如少数民族、烈士子女加分等应在严格审定资格的基础上予以坚持,并在各种录取方式中予以推行。对鼓励性加分,则需要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进行重新审定,继续“瘦身”,并最终由“硬加分”变为“软参考”。比如,纲要提出要形成“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特长显著自主录取、全面发展推荐录取、符合条件定向录取、突出人才破格录取”的多元录取格局,鼓励性加分就可以放在统一考试之外的录取方式中予以体现。
谁能决定高考加分政策和谁来享受加分优惠,是重新厘定高考加分政策最为重要的节点。它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稀缺资源的分配,事关社会公平正义,理所当然地应由中央政府予以明确,哪些项目是全国统一执行的,应在哪些录取方式中执行;哪些项目可由地方制订,实施的范围又有多大。在明确权力的同时,要明确责任,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
教育部2010年制定并于今年全面实施的高考加分新政,已对高考加分进行“瘦身”,重点是“三调整、一规范”。一是调整奥赛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所有省份均取消了奥赛省级赛区获奖加分项目,7个省同时取消全国赛区加分项目。17个省份将该项加分项目分值由20分降至10分以内。据统计,过去几年来全国每年具有奥赛科技类获奖加分资格的考生约5300人,2014年降至1300人,相比往年减少75%。二是调整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调整后体育特长生项目严格限定为中学普及范围广、锻炼效果好的运动项目,其中国家限定8项,各省(区、市)因地制宜确定不超过两项;同时要求申请体育特长生加分的考生均须参加省级统测。据统计,各地体育特长生加分运动项目由往年70项调减至2014年的17项,减幅为76%,航海模型、无线电测向等“三模三电”及棋牌项目均不再列入高考加分项目。8个省区取消了所有体育特长生加分,17个省份将该项加分项目分值由20分降至10分以内。三是调整地方性加分项目。各地对本地区现行高考加分项目进行了系统梳理、评估和调减。据统计,地方性加分项目合计由往年124项调减至2014年的86项,减少近三分之一。天津等6省市取消了所有地方性加分项目。四是严格规范加分工作程序。要求所有加分考生,均须经过本人申报、有关部门审核、省地校三级公示后方能予以认可。体育特长生省级统测实行全程录像,现场公布测试成绩。由于地市政府负有统筹本地区高中教育之责,中考加分应由各地方政府比照教育部相关规定进行清理,严格规范。
教育部进行的“三调整、一规范”,收到显著效果。但是,从今年实施的情况看,似乎还有“水分”可挤。如地方项目还可以进一步削减甚至像天津等6省市那样全部取消;思想品德加分因操作困难也应予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只保留重大比赛优胜者直接加分(需对哪些属重大比赛项目一一认定),而二级运动员的加分则可取消。因为中学的体育尖子——如果真是尖子,还有高水平运动员的渠道录取,其优惠幅度更大(通过省测和学校测试的,分数达二本线可上一本,特别优秀的以达二本线65%的分数读一本)。
系统整治加分之乱,确保加分政策执行不走样,还必须从政策制订、措施设计到程序步骤、操作规范都予以明确规定,使加分操作的每一步都具备“可追溯性”,通过建立完备的公示制度、调查制度,调动社会和舆论来进行监督,使加分腐败无处遁形。同时进行责任追究,可请纪检监察部门介入监督,无论哪个部门认定的资格,无论何时组织的测试,一旦弄虚作假,则由纪检监察部门追究责任、严厉处罚。要让加分认定从“香饽饽”变成“烫手山芋”,只有每个环节都规范操作才不会烫手,热衷“参与”的人自然就会减少了。
总之,我们应该相信,客观看待中高考加分在社会转型时期特殊的历史作用,正视问题,厘清乱象之源,明确管理责任,规范操作程序,强化监督管理,就能使中高考加分走上决策民主化、操作规范化、过程透明化、监督社会化的正确路子,确保其公平和科学。(湖北省教育考试院研究员胡向东)
前一页 [1] [2]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