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关注:想挣钱别来当“小”公务员
李法明绘
义乌招录聘任制公务员[微博]高薪30万~60万元,最近再一次刺痛了公众对于公务员职业艳羡的神经。不少人认为,这可能是公务员涨薪的一个信号。同时爆出的深圳3000多名聘任制公务员进入之后无辞退的新闻,也让人担忧聘任制公务员改革如同之前的“政府雇员”制一样失败,从“瓷饭碗”又变回“铁饭碗”。
现行公务员体制人满为患,缺乏流动与退出,影响了效率的发挥;与此相伴生的相关利益的固化,一些单位、部门往往成了个别人的利益园地,肌体逐渐呈现僵化、刻板、官僚的一面。眼下,几乎无人否认公务员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不少专家也认为,建立弹性进出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考核制度,才能杜绝公务员养尊处优,素位尸餐的懒政现象,才能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贪者究。
因此,从薪酬、辞退等单一角度观察作为改革试点的聘任制公务员,是否会一定程度上歪曲这一改革本身的善意?本报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比较“惹人艳羡”的国家机关普通公务员,他们认为高薪对大多数公务员来说目前不太现实,并未给聘任制公务员推广点“赞”。
从上而下层层桎梏
今年38岁的李晓是建设领域国家某部委的一名副处长。
他曾经在中外多个知名建筑工程企业工作,后来到一家研究所下属国有企业。因为和该部委有业务往来,他在了解到公务员工作性质后,认为自己具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再去做公务员,从事规划和设计工作,会做得比“毕业就进办公室,拍脑袋做决策”的人好,“对工作、对自己职业发展都非常有利。” 2005年,李晓的月收入已经过万元,而且在工作相对稳定的国有企业,前景看好。
他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后,经历了多轮面试。面试官大部分是原来在工作中多次接触的人,对他的资历和从业经验非常了解,评价甚高。据说当初这个职位招人也是因他而设,但他不认为这是黑幕,“我跟领导没有什么私人关系,因为确实需要一个我这样的人,在工作接触过程中他们认为我很合适”。
但是,李晓以总成绩第二落选了。
事后,李晓听说落选“不是资历和经验”的问题。这也是他第一次真实了解到了公务员内部存在的“潜规则”。
不服气的李晓再一次参加考试,这一次他终于如愿以偿。
然而进入公务员系统后,他才明白当初他看到的那些政府“不合理”设计规划方案,并非单纯是公务员职业技能的问题,而是缘于这种从上而下、层层桎梏的体制—— “任何一项规划出来都要层层审批,每个环节考虑的角度都不一样,而且你无法发声,最后出来的结果,和你最初的设计完全不是一回事儿了,但是你没有层层反驳的机会。”
今天的李晓,已经身在其中,完全明白了那种无法言明的苦衷。
技术人才招录也“逢进必考”显示制度僵化
在不断完善公务员考录机制后,“逢进必考”确实堵住了很多招录“黑幕”。但在公务员进入机制中,录取的不公平性依然为人诟病。
“考试提高了暗箱操作者的门槛,但不可能完全堵住这一漏洞。”李晓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因为“那个人”没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某些职位等待他考上之前一直没有招录人员。
对于义乌高薪招聘聘任制公务员引发的热议,浙江省委组织部回应说,在当前公务员“逢进必考”的高门槛限制下,聘任制公务员是打通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另外通道。针对的是义乌在电子商务、港务管理、物流等领域专业性人才紧缺的实际情况。
不少专家也认为,现有公务员招录制度不够灵活,聘任制出台,主要就是解决分类管理的问题,为技术人员进入公务员畅通渠道。
记者在赴湖北、内蒙古等地采访时了解到,地方公务员、事业单位因为人手不够,许多地方会使用“三支一扶”大学生和借调人员甚至聘用社会人员。他们往往在3年左右实际工作过程中适应了岗位需求,单位也付出了培养成本,但因“逢进必考”堵“黑洞”之外的副作用,经过锻炼的“所需之人”可能无法通过考试,错过被选中。
湖北人社厅的一位官员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地方一所较为偏僻的医院三年多时间培养了一位“三支一扶”大学生,工作业绩很突出,但是在考试中考[微博]了第二名。结果一出来,该医院的院长先于这名学生痛哭起来,“培养一个好苗子太不容易了”。
北京一家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的领导告诉记者,目前整天想办法如何绕过公务员考试招人:“我们需要的是有个性的专业人才,好多人专业突出,但是通不过以平衡性、基础性为主要特点的公务员考试。”这名领导把招考条件提到了博士,博士属于引进入才,不受公务员考试限制。
离开多因“升不上去”?
李潮和妻子都在国家部委工作。在单位,像李潮这样的双职工家庭不少,而且很多人如他们一样,都出自地方公务员家庭。
李潮是2000年本科毕业,已经工作14年。但他仍然是正科级,“升职无望”,没有一个“长”字儿。
他数年来几乎没有休息日。可在办公厅这样的非业务部门,上升空间有限。李潮所在部门五六年没有人升职,2012年,好不容易,处长熬成了副厅长,然而,一个从事业单位过来“升职”的“大哥”当上了处长。人家比李潮“熬”的年头更长。
更郁闷的是,副处长,甚至享受副处级待遇的副调研员都没有他的份儿。因为部门已经积攒了7~8个比他年纪要大四五岁,甚至七八岁的大哥大姐,一个副处长,一个副调研员,一共2个职位不够他们分的。
一直在非业务部门工作的李潮,交换到其他技术部门升职的可能性非常低。
这几年,同部门跟李潮年龄差不多的人,升职只有一条通道,就是被选中“当秘书”,做几年之后一般会提拔“副处长”,会腾挪一下地方,进而当上“处长”。显然,身高一米八十,相貌堂堂,毕业于名牌大学的李潮,阴差阳错,没有获得这样的机会。
最近,心灰意冷的他在跟猎头公司接触,准备跳槽。“升不上去,就去挣钱呗。”
据方中描述,公务员离开队伍,很多原因就在于升职无望。少数是有极好的发展机会。方中是交通部的一名处长。
对于之前媒体报道的公务员因为从去年至今,一根葱都没发,出现“辞职潮”。方中说,可能是因为交通部门和市场联系非常紧密。他们一直以来都有不少人离开公务员队伍,多是去国有大企业和外资企业。对方看中他们在规划设计领域的专业能力和行业资源,一般都是高薪挖走。走的人也基本属于享受完分房等公务员福利,再升职前景机会不明确这一类。
此前记者专门采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他说,从他们掌握的数据来看,无论是地方还是中央国家机关,都不存在辞职潮的问题。但是公务员作为一个职业,肯定有进有退,并不像外界所传“一潭死水”。但他也表示,相比其他职业,公务员的流动性确实非常小。
不少专家在回应公众对聘任制公务员“瓷饭碗变铁”担忧时也认为,不管解聘与否,和传统公务员相比,聘任制公务员存在可能解聘的机会更多。
房子是有,但工资收入肯定不行
义乌聘任制公务员让人把焦点对准了“高薪”二字,义乌方面也表示技术岗位要比照市场价格。但是对于大多数“小”公务员来说,薪酬依然是一个“苦逼”、“鸡肋”的话题。对于外界对公务员福利待遇的羡慕,部分公务员并不认同。
李晓是副处长,月收入为5000~6000元。他和方中都希望公务员制度早点改革,因为他们都是技术部门,但是实际收入跟义乌聘任制公务员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
方中的同学不少在企业已是高薪的经理。他坦言自己也有不少机会。但是当公务员看中的就是稳定和压力相对较小。
对于外界艳羡的分房子等福利,方中认为这是一个“鸡肋”——“如果我在企业,早就是高收入群体,自己买大房子了”。方中现在住在一个60平方米的小两居,还着贷款。妻子也是外调进京,收入也比较低。在人们眼中“肥的流油”的大部委当上领导的他,还用着最普通的几百元钱的手机。
说起义乌高薪聘请公务员,李潮认为目前不可能大面积推广,“起码‘小’公务员现在是不能光想着挣钱了,想挣钱就别来当公务员。”他和妻子两人的月收入一直徘徊在4000元左右。但是二人的父母在婚前各给他们买了一套房子,后来又赶上单位福利分房,各自又买了一套。拥有4套北京房产,李潮说主要是图稳定,“房子是有,但是工资收入这块儿肯定不行。”
(应采访对象要求,本文人物均为化名)
链接
公务员改革试点
深圳聘任公务员无解聘在深圳4万多名公务员中,聘任制公务员占比近10%。自2010年10月,深圳市发出公开招聘聘任制公务员的公告至今3年多来,深圳3200多名公务员竟无一人解聘,首聘3年期满后,他们全部进入续聘期。
义乌聘任制公务员高薪经过近5个月的资格审核、考试测评、考察和体检,浙江首批5名聘任制公务员已进入公示,将于近期走马上任。作为引进人才试点的义乌市有关负责人表示,聘任制公务员没有行政级别,5年聘期结束后,也有可能不再续签。在待遇方面,将按照合同实行协议工资,各岗位的指导年薪不低于30万元。
吉林试水政府“雇员”制2002年6月,吉林省在全国率先推行“政府雇员”制度,并正式下发了《吉林省人民政府雇员管理试行办法》。政府雇员是吉林省政府从社会上雇佣的为政府工作的法律、金融、经贸、信息、高新技术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不具有行政职务,不行使行政权力,不占用政府行政编制,服务于政府某项工作或某一政府工作部门。2003年6月10日,吉林省发布了公开招聘3名政府雇员的信息。到2005年,招聘工作已基本停止。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