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考公务员打破公考招录“文凭论”
近日,记者从四川人事考试网获悉,四川省2015年从优秀村干部、优秀工人农民和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考试录用乡镇机关公务员1655名,其中面向优秀村干部138名、面向优秀工人农民119名。( 3月26日中新网)
从优秀工人农民中招录公务员,四川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早在2010年12月底,甘肃省就已经确定启动针对工人和农民的公务员招录试点工作。国家公务员考录工作在2011年推出的三项改革创新举措中,也包括从村(社区)干部、优秀工人、农民中考录公务员,这传递了一个信息:公务员招录多元化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不拘一格用人选才将成为一个常态。种种探索,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既为公务员队伍输入新鲜血液,又为优秀人才拓阔发展空间,更为社会提供用人导向。
众所周知,公务员“逢进必考”,但招录中“一刀切”的标准和门槛确实也挡住不少人才,比如学历要求。如果按统一要求,农民工也许大部分都不具备条件。然而他们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与农村生活“接地气”,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走上公务员岗位,既能有利于更好地服务百姓,对地方上来说也是实现公务员的多元选择和录用,更能激发公务员队伍活力。
向农民工招聘公务员,实际上给了一个零起点的考试和竞争平台,剥去了身份、地位、背景、关系,留下的是纯粹的实力和干劲,等级观念靠了边,能力实践说了算。优秀的农民工可能在学历上不占优势,他们没有一般公务员的学历,但对于乡镇基层工作来说,他们却占有一定的优势,他们是田野里最活跃的一批农民精英,他们比在空调间中成长起来的公务员更加了解“乡土文化”,更能与群众心贴心,让群众信服。
长期以来,我们衡量一个人是不是人才,尺子只有一把,这就是学历如何,有无文凭。这样的“一刀切”,遂衍生出了一个悖论。谁也没有说文凭是万能的,但实际奉行的则是没有文凭是万万不能的;谁也没有说文凭就等于水平,但意识里依然是有没有水平就要看文凭。在唯文凭的时代,不少农民尽管有真才实学,但因为学历不够,所以不但与公务员无缘,而且被排斥在人才队伍之外。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代龚自珍的呐喊在今天变成了现实。现在公务员大门向工人农民打开,就是一个证明。当然,这种招考,也须透明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记者王惜朝)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